丽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

速古笃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第四批-76
  • 类别第四批-76
  • 公布时间2017
  • 级别省级
  • 申请单位/地区古城区
  • 保护单位古城区非遗中心
速古笃是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富集区域的一件古老的弦拨乐器,汉语称火不思、胡拨四、浑不似等,丽江人俗称胡拨。 “速古笃”为纳西语称谓,其义有二:一为“铁核桃”,意为用坚硬的核桃木制作的乐器;二为模仿“速古笃”在纳西族音乐演奏中特色音型的拟声词命名。 速古笃原本为西域乐器,在公元九世纪前即为新疆一带的“回纥”(he)人所用,后经蒙古人之手而传至丽江保留至今。《元史•礼乐志》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ke),以皮为面,四弦,皮绷,同一孤柱。”丽江保留的速古笃与上述记载基本一致。 速古笃是宋末忽必烈南征大理时随军乐工带到丽江并流传至今的,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原先仅用于“相传为元人遗音”的纳西族风俗性丧礼、祭祀套曲《白沙细乐》的演奏中,约在清末民初才被洞经乐队引用,扩大了速古笃的应用范围。 速古笃传入中国后曾先后在新疆、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流传,至清代以后在上述各地均失传,唯独还存活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中,这一奇迹是对中国音乐史、乐器发展史的一大贡献。